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已有十餘年,為確保資金部位維持一定報酬率,壽險業大舉將可運用資金進行國外投資,但由於過度集中,金管會於2018年開始限制壽險業資金投資海外,即要求國際板債券加計國外投資之上限定為65%,加以近兩年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逐漸增溫、海外投資避險成本高漲,例如資金部位過多布局在美債,即容易因台美利差擴大而受到衝擊。事實上,國際信評機構穆迪(Moody's)曾於2015年指出台灣壽險業為低利率環境中之虧損高風險群,主要原因為
壽險公司在低利率環境下,銷售高保證獲利保單較外國同業須採取更積極之投資策略,因而容易產生嚴重地「以短支長」問題。
就目前情勢發展而言,台美利差在短期內未有縮小之跡象,壽險業勢必需減少國外投資或投資以新台幣計價之高殖利率商品,例如債券ETF,又或增加公共建設之投資比重,包括直接參與或投資相關證券化商品協助公共建設籌資。因此,金管會顧主委在不建議以其他準備金挪作外匯變動損失後,提出調降避險比重及減少國外投資兩項方案,前者保險局將於1月底前公布最新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,後者則有賴壽險業對其資金運用進行避險精算及風險控管。
研訓短評
就目前情勢發展而言,台美利差在短期內未有縮小之跡象,壽險業勢必需減少國外投資或投資以新台幣計價之高殖利率商品,例如債券ETF,又或增加公共建設之投資比重,包括直接參與或投資相關證券化商品協助公共建設籌資。因此,金管會顧主委在不建議以其他準備金挪作外匯變動損失後,提出調降避險比重及減少國外投資兩項方案,前者保險局將於1月底前公布最新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注意事項,後者則有賴壽險業對其資金運用進行避險精算及風險控管。
評論員:
台灣金融研訓院 金融研究所 賴建宇 助理研究員